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陈从周 > 报道传记
陈从周老师驾鹤五周年祭

    “死谓之大去,困一午觉是小死,打一个瞌睡如何称之?!死去活来也!死乃常理,不是虑。但死也有个追求,有的人死了要像泰山,那是弄政治的,念佛的要往生净土,发了财的只担心上不了天堂,我们读书人只要求驾鹤凌云,探索另一种境界。”这是老师早年对我说过的一段他对死亡的见解。通透、达观、自在。

  所谓早年,那是因为此说是在卅年前了,中间经历过“文革”,“文革”后期我从香港初回上海,老师仍是批斗对象,我无以得见。后来不久美国人求教于老师,设计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苏州庭园,我回国时再去探访,有关领导说老先生工作繁忙,应酬太多要让他多多休息,被挡驾保护了起来。老师临终前三个月,我再到同济,自己摸了进去,只见老师了然一身白衣衫裤躺在床上。只有两眼望着我,口已不能言语了。卅年不见依然清神仙骨,我说:我是史易堂,你若认识我就闭一下眼,他连着闭了两次眼,眼泪随之而下,我紧握他的手,相对无言,太多的话尽在不言中。

  我13岁从学于陈从周老师,是因为家父和从周老师是知交,上世纪40年代家父稻村先生虽在金融界,但和陈叔通、张之让为结义兄弟。

  他常说教学生要教好学生的心,学生的脑,否则白教白学,画画不是只靠技法,技乃技巧,法乃方法,只要勤学苦练,并不困难。但如果学生没修养,没灵感,没思想,只能教出一个画匠,充其量比油漆师傅好不了多少。

  他提倡博闻强记,不但要了解各种绘画,更要多方涉足其他姐妹艺术,如文学、戏曲、建筑、考古,只有这样你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潜移默化。无论眼光、思想、立论、策划都会从精辟的角度去看,有一个非比寻常的结论。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如果你做得到,你必可以不枉此生。

  他非常健谈,可以从烧菜讲到昆曲,从一只酒杯的造型讲到楚汉的衣装,从雨天的滴水讲到南北朝的建筑飞檐,从日本的礼仪讲到唐朝的制度,又从日本庭园讲回到杭州西泠印社,甚至从石鼓文,吴昌硕讲到印象派和莫奈。他常对我说:“任何东西都有出处,一切从源学起,才可以超越现在。”他也常不无遗憾地说“现在的人,只懂现烧现卖。”他甚至十分强力地低吼“不珍惜祖宗的遗产,将来必然在文化上亡国,是出卖自己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当时破四旧造成的古代文化遗产被毁,他痛心疾首。

  老师去世5年了,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期望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他正看着我们的一代又一代,任重而道远地向前。

 

作者:史易堂 来源:新民晚报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