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陈从周 > 报道传记
林泰斗陈从周著文推介泰州日涉园——泰州乔园

    泰州,历史上少兵灾,古建筑园林与文物保存下来视他市较多,如南山寺五代碑座,明代的天王殿及正殿,明隆庆年间蒋科住宅的楠木大厅,明末的宫宅大厅等。园林则推乔园,为今存苏北地区最古的园林。
乔园在其盛时范围甚大,除园林外尚拥有大住宅,这座大住宅是屡经扩建及逐步兼并形成的。今存部分与文献图录所示对照,已非全貌,然在造园艺术上尚有足述的地方。
  在总体布局上以山响草堂为中心,其前凿池叠山以构成主景。后部辟一小园,别具曲笔,使人于兴尽之余,又入佳境。这两者不论在大小与隐显及地位高卑上,皆有显著不同的感觉,充分发挥了空间组合上的巧妙手法。至于厅事居北,水池横中,假山对峙,洞曲藏岩,石梁卧波等,用极简单的数物组合成之,不落常套,光景自新。明代园林特征就是充分在这种地方体现。此园由东南西北四个风景面构成,墙外楼阁是用以互为“借景”。游览线以环形为主。山巅与洞曲又形成上下不同的两条游径,并佐以山麓崖道及小桥飞石等歧出之,使规则的主线中更具变化。
  叠山方面,此园在运用湖石与黄石两种不同的石种上,有统一的选择与安排。泰州为不产石之地,因此所得者品类不一,而此园在堆叠上使人无拼凑之感。在池中水面以下用黄石,水面以上用体形较多变化的湖石。在洞中下脚用黄石,其上砌湖石。在石料不足时,则以砖拱隧道代之,它与石构者是利用山涧的小院作过渡,一无生硬相接之处。若干处用砖墙挡土,外包湖石,以节省石料。以年份而论,山洞部分皆明代旧物,盖砖拱砌法以及石洞的大块“等分平衡法”,构造法既有变化又复浑融一片,无斧凿之痕可寻,洵是上乘的作品,可与苏州明代旧园之一的五峰园山洞相颉颃,为今日小型山洞中不可多得的佳例。至于山中置砖拱隧道,则尤为罕见。主峰上立三石笋,与古柏虬枝构成此园之主要风景面,一反前人以石笋配竹林的陈例。山下以水池为辅,曲折具不尽之意。并以崖道、桥梁与步石等酌量点缀其间,亦能恰到好处。这些在苏北诸园中未见有此佳例。此种叠山艺术的情景,清代仅石涛与戈裕良的作品中尚能见之,并有所提高。
  花木的配置以乔木为主,古柏重点突出。辅以高松,梅林。山坳水曲则多植天竹。庭前栽腊梅丛桂,厅周荫以修竹芭蕉。花坛间布置牡丹芍药。故建筑物的命名遂有皆绿山房、松吹阁、蕉雨轩等。至于其所形成四季景色的变化,亦因此而异。最重要的是此类植物的配合,是符合中国古代画理的,当然在意境上还是以幽雅清淡着眼,如芭蕉分绿,疏筠横窗,天竹腊梅,苍松古柏,交枝成图,相掩生趣,皆古画中的粉本,为当时士大夫所乐于欣赏的。山间以书带草补白,使山石在整体上有统一的色调,这样在若干堆叠较生硬处与堆叠不周处能得以藏拙,全园的气息亦较浑成,视苏南园林略以少数书带草作补白者,风格各殊。此种手法为苏北园林习用,对今日造园可作借鉴。宋人郭熙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林泉高致)便是这个道理。
  总之,乔园为今日泰州仅存的完整古典园林,亦是苏北已知的最古老的实例,在研究中国园林如以地区而论,它有一定的代表性。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