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陈从周 > 报道传记
匠人“杂家”陈从周

    当初,我对陈从周该称什么“家颇为茫然。“文革”中,有人贴他一张漫画大字报,陈从周手执古书,脚边是金鱼缸,头顶鸟笼,窗前花草,案上鸣虫,说此人充满“小资”情调,是典型的不务“正业”。遗憾的是,此画尚未把陈从周的“歪业”囊括净尽。比方说,者移步,老者出行,弱者登山,都极望有根长短适中,手感舒服,另加雕刻精美的手杖,而陈从周即擅长制杖之道。他也精于刻印,字体可人,古朴典雅。他还爱制砚。因此,友人以能得其亲手所作为幸。大概也由此,对汉字中的“梓”字特有感情。自名“梓人”,室名“梓室”,园叫“梓园”,晚年自号“梓翁”。何谓“梓人”?乃古代七种木工之一。不难看出,他的“梓”字情结,实是一种以匠人自许的平民精神追求。
  陈从周爱画,他墨荷、兰、竹尤受人称赞。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评之:“挥洒兰竹,得心应手,无往而非适也”他自己说,“人家都知道我能绘画”,但“我没进过美术学校”。他是经名师指点后,靠长期自学苦练而成的。他爱作“对子”,且倚马可待。与友人外出,常常在等车候船的间隙,即能根据对方姓氏、喜好、动作,吟出妙趣横生的对子赠人并自娱。他还酷爱昆曲,跟昆曲名角俞振飞、梁谷音交谊不浅,并撰写过探究昆曲艺术的文章。陈从周是早年从事中国文史教学,后来才转入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故此,人颇不以为然,说他是“杂家”。我在拜访同济大学前校长、博士生导师江景波教授时,在他客厅墙上见到陈从周赠他的条幅,于是趁机谈起陈周的“杂”。他说有人看不起陈从周,因其骛及多面又非科班出身。最近国外还出版了陈从周的著作,看一个人要全面,要看其实际能力与水平。听罢我有同感。其实陈从周的“杂”是表象,它是博的一种表现,是跟精与深相辅相成的。比如许多作家写不出文物考古文章,他却写得地道在行。而且诗词、散文、随笔、杂感样样拿得起,并别具一种古风雅韵。著名学者冯其庸说:“陈氏文章如晚清小品,清丽深味。”陈从周文学类著述已出版的有:《徐志摩年谱、《梓室余墨》、《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山湖处处》等。
  当然,陈从周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古建筑和园林研究类著述。他多方面的修养与博学都在此类书中融会贯通,因此在历史的深度,知识的广度,文化的内涵诸方面与众不同,甚至出类拔萃。此类著述数量最大,计有:《苏州园林》、《苏州旧住宅》、《漏窗》、《装修集录》、《江浙砖刻选集》、《园林丛谈》、《说园》、《中国民居》、《中国厅堂》、《园综》、《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其中《说园》,一出征求意见稿就被上海老市长汪道涵见到,为之拍手叫好,催促尽快印行出版。如今,此书已被译成六国文字,享誉世界。1978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要建造中国园林“明轩”,即特邀陈从周赴美设计监造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