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王充 > 报道传记
王充论培养目标——“鸿儒”

     王充把"鸿儒"当作理想的培养目标。他说:"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第一是"鸿儒",因为"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能掌握知识、从事政治工作;第三是"通人",能博览古今;第四是"儒生",仅有一部分知识,只比俗人稍高明一点,既没有"尽才",又不能"成德"。他认为"儒生"是不受社会所欢迎的。他也不满足于培养"通人"和"文人",而主张培养"鸿儒"。这是他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认为死守章句,只能培章句之生",对社会没有用处;只有培养博通古今、著书立说的"鸿儒",才对社会有好处。这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是很有见地的。

  “儒生”:指的是两汉学校培养出来的一般知识分子,他们是儒家传统的培养目标,王充对这种人是不满意的。王充认为两汉学校教育中所养的儒生在知识结构上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的知识只限于五经章句,或知今不知古,或知古不知今,不适时用,这种人人品虽不坏,但也不可重用。
   “通人”,是“博览古今”的人才。王充说:“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通人”是比儒生高 一等的人才,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他们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但却不能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们既缺乏理论思辨的能力,又缺乏实际的任事之才,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有限的。
   “文人”是能够“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他们“好学勤力,博学强记”,知识渊博,掌 古论今,能把各种社会知识融汇贯通,能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成为称职的行政 管理人才。
   “鸿儒”是“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他们是王充理想中的最高级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 “兴论立说”,既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又善于实践,他们不受前人思想束缚,敢于 创新。
   王充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由此可见,王充是把杰出的政治人才 和学术人才做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的,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