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王充 > 报道传记
昌盛的秦汉文化--思想领域的斗争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派出一批一批的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妄想长生不死。为此,花费了大量钱财,加重了人民负担。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赞美他;皇帝无道,天就降灾害来警告他。

  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有力地批判迷信的观点。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王充。

  东汉初年,思想家桓谭,对光武帝崇信鬼神反感。他几次上书,指出所谓鬼神预言,全是荒诞骗人的话,那些制造预言的人,全是贪婪的小人。君王应当疏远他们。有一次,光武帝要选择建造天文台的地点,问桓谭说:“我想请神来指点一下,你看如何”?桓谭毫不客气地回答:“我是向来不读神仙预言书的。”他还反复强调这类谎言不可信。光武帝大怒,把他赶出了京城。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不久病死在路上。 

  王充是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的《论衡》一书,指出天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也不会通过灾祸来警告人。他还认为,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并非天降灾祸。王充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说,人死了,形体腐朽,血脉枯竭,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不会变成鬼。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存在。

  王充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普通百姓,曾为豪强地主逼迫,几次迁居。王充15岁时,到洛阳太学学习,刻苦认真,兴趣广泛。由于家贫买不起书,王充经常到市里的书铺,阅读诸子百家的书籍。他的记忆力惊人,一看便能背诵,很快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王充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前人的说法,决心写一本批判迷信鬼神的书,这就是《论衡》。王充写书时,闭门谢绝宾客往来,在家里到处放上刻写的刀笔,随时写下自己的思想,终于完成这部巨著。

  王充的《论衡》,长期没有流传到中原。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在江南得到这本书,学问大有长进,人们以为他得到了奇书。从此,《论衡》才被学者重视。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