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的还珠亭、海角亭和太祠是合浦名胜古迹,也是孟尝太守“珠还合浦”德绩的历史物证,此外《后汉书·循使传·孟尝》、明代佥事李骏之《还珠亭记》等也孟尝德政的文字记载。“珠还合浦”这是发生在1800年以前的汉顺帝时期的故事。顺帝以前因合浦地方官贪赃枉法,横征暴敛,不仅使珠民无法生存,且使珠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珠贝资源十分丰富的合浦珠池,当时竟然很难
采到珍珠,因此人们认为珠贝讨厌贪官虐政,自动跑到邻郡交趾去了,即所“珠徙交趾”。而孟尝太守到任后坚持廉政,锐意改革,创造了“珠还合浦”的政绩。
广西合浦自古就是南珠的重要产地,该地珠民不种庄稼,只靠采珠为生。采不到珠,则民不聊生。孟尝太守到任后能体察民情,推行德政,减轻珠民负担,注意保护重现珍珠的光芒,珠民生活得到改善,当地经济重新繁荣。在史籍文献记载中,合浦珍珠曾有过四次迁徙。第一次是在东汉顺帝时期(公元126年~144年),因地方官贪污、暴敛,珍珠遂徙于交趾郡界;第二次在唐朝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公元742年~至758年),因官吏无政,珠逃不见(《全唐文·宁令先·合浦还珠状》);第三次在明朝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乐民池“珠蚌夜飞迁交趾界”(《粤闽巡视纪略》);第四次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1627年),珠池太监擅权虐民,造成合浦海中珠螺“遂稀,人谓珠去矣。”(《合浦县志·事纪》)。合浦四次珠徙都与政治腐败有关,“珠还合浦”的故事就发生在第一次珠徙之后。
实际上不可能是珠贝厌恶污吏,而是因超采造成生态失衡及环境恶化来适合珠贝生存从而珠贝资源枯竭。为使珍珠资源能持续开发利用,今天也应在发展珍珠产业过程中,注间保护珠贝资源,以维持产珠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