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存章
后汉书·循吏列传》中,记载孟尝治郡有方,“去珠复还”的神奇故事。说的是合浦郡不生产粮食,而海中盛产珠宝,人民利用本地优势,开采珠宝,与外地互通有无。可前几任太守贪得无厌,逼迫人民采宝进贡,导致把珠宝吓走他乡的恶果,大大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热情,破坏了珠宝生产业,阻碍了合浦经济的正常发展。“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孟尝到任后,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改革,兴利除弊,充分利用本地优势,领导人民重新开采珠宝业,珠宝又从它乡返回。从此该地区经济繁荣,买卖兴隆,人民富足。因而,人们把孟尝“称为神明”。
其实孟尝并非“神明”,而是一个“好官”,用现在的话说,是人民的好“领导干部”。把好官当“神”传颂,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从中即可看出人们之爱憎。
孟尝之所以被尊为“神明”,无非做到了每个官吏都很容易作到的两点:一曰廉正,一曰勤政。如果孟尝像他前几任一样,逼迫人民去采宝,但采来的珠宝,不是落进自己的腰包,就是充当了自己晋升或保乌纱帽的敲门砖,自己升官发财了,老百姓却遭殃了受罪了。面对这等腐败透顶的贪官,老百姓如何脱贫致富?又怎能发展经济而国富民强?从另一方面讲,孟尝即便不贪不占,却终日躲在机关“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公文)看半天”地支应差事,敷衍塞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瞅准机会,离开穷窝,另寻他职,另钻肥缺,能升则升,能迁则迁,能调则调,一走了之,这样做,那他也绝对不会被人民尊为“神明”了。
做到“廉正加勤政”,说易很易,说难很难,全在于为官者自己如何行事。孟尝的前几任就没有做到,他的继任者未必都能做得到。
历史为镜,当今的领导干部要时时照照自己。为官一任,如何得到人民的爱戴,能否被人民尊为“神明”,关键还是看自己,也就是看看自己能否“廉正加勤政!”
有人可能要讲客观条件,有此地彼地之说。不能否认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理条件的差异,但还是要学点儿辩证法。任何地方要存在劣势,但也存有优势,不能只看到了劣势,而找不到优势,即使劣势经过努力,创造条件,也可以转变为优势;即使优势,不正确利用,甚至放弃,也就无优势可谈。孟尝在合浦既看到了劣势——不生产粮食,也找到了优势——盛产珠宝,并且正确利用了优势,才使经济得以发展昌盛,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