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乔,生卒年不详,字圣达,东汉乌伤县新阳乡人,乌伤新阳乡侯杨茂的玄孙,交州刺史杨扶的儿子。累官尚书左丞,拒娶公主,绝食举贤,名垂青史。
杨乔禀赋聪颖,博学广识,精研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德行卓异,很受乡里民众敬重。朝廷征召贤良方正,郡县逐级荐举。杨乔奉召进京,汉桓帝亲自对他考核,杨乔对答称旨。桓帝认为杨乔意趣高远,才华卓殊,任命他为尚书郎,协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由于杨乔治事干练,才华出众,不久升为尚书郎中,再升尚书侍郎,直至尚书左丞。
杨乔仪容英俊秀丽,举止端庄文雅,言辞雍容平和。皇宫里,桓帝喜爱他的才貌,皇帝的女儿也对他产生爱慕之心。桓帝下了一道诏旨,将公主许配给杨乔为妻。杨乔得旨,心事重重,急忙上殿禀奏辞让,推说身体有病,不能贻误公主青春,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杨乔知道皇亲国戚,易得富贵。但因宠擅权,也易招祸。他很清楚,当朝天子刘志,是梁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两人决定把他从河间(地在今河北)征选入宫做皇帝的。时年15岁,由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擅权,专横跋扈,桓帝利用宦官,计杀梁冀,又置内外宗亲数十人于死地。杨乔一身正气,不图荣华富贵,对朝廷中的争权夺利十分鄙夷,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桓帝要杨乔当面答应娶公主,杨乔坚持己见,不受富贵所诱,不受威武所屈,竭力推辞。桓帝扬言要把公主送过来。杨乔说:“如果送公主过来,我就绝食。”桓帝再三问他为何不娶公主,他还是说:“身体有病,不能耽误公主青春。”桓帝无奈,只得作罢。
桓帝宠信宦官,致使纲纪废弛,朝政日乱,引起世家大族和太学生们对宦官的攻击。桓帝就对曾经攻击宦官的李膺等一批重要官员和太学生进行报复,逮捕关押了200多人,准备终生监禁。朝中重臣,一时如履薄冰,钳口噤声,再不敢妄议朝政。当时,各地蝗虫为害,灾荒频仍,农民难以活命,“人吃人”的惨象时有发生,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忧国爱民的杨乔,深感国家已经岌岌可危。他忧心仲仲。彻夜不眠,决心犯颜抗谏。他秉笔直书,多次上表痛陈时弊,提出不少利国利民的意见。但都被那班皇帝左右的宦官堵塞言路搁下奏章,不给皇帝过目。杨乔的建议,不但未见采纳实施,连个回音也没有。
杨乔认为,当今朝政废驰,亟需能人辅政,挽救危局。因此他想起了前合浦太守孟尝。
合浦郡(今广东广西交界南部沿海)与交趾(今越南北部)很近,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好在海上盛产珍珠。珠民采到珍珠拿到交趾去调换粮食,供应郡内民众。各地的商人也运粮食到合浦换取珍珠,拿回去出售。这样一来,合浦地方商业兴盛,百姓有吃有穿。但好景不长,后来合浦的官吏横征暴敛,一见珍珠上岸,就用种种名目巧取豪夺,致使珠民远走,生意绝迹,百姓缺粮,路有饿殍。朝廷派孟尝继任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经过深入民间察访,采取奖励珠民采珠,减少税收等利民措施,不到半年,珠民重新回到合浦,商业复苏,百姓安居乐业,赞颂太守隆德。可是朝廷却嫌孟尝进贡的珍珠太少,免除了他的职务,换个会敛财的接任。孟尝带了家眷到荒凉的地方去耕田种地。远近民众仰慕他爱民之德,喜欢同他一起生活,有100多户人家搬到他家附近居住。
杨乔爱国爱民,清亮质直、忠贞正义之士都乐于同他交往,向他提供信息。所以杨乔对孟尝的才干和人品了解得十分翔实。他觉得汉室朝廷处在危如垒卵的形势之中,正是用人之时,孟尝如能委以重任,定能使国势转危为安。如今孟尝沦落田野,这是国家的重大损失。杨乔先后7次向桓帝荐举孟尝,要求朝廷起用。由于宦官作梗,始终得不到回音。他在最后一次奏章中说:臣拳拳之心,竭尽忠诚,不蒙考虑,实在遗憾。孟尝重视仁义,醉心道德。他清行出众,能干绝群,合浦任内,去珠复还。百姓蒙活,经济复苏。人心稳定,社会安宁。治郡之功,前所未有。如今称病隐居,就像国家的珍宝废置于沟渠。英明的帝王,选用受众人推重的俊彦。现在国事如麻,正需要孟尝这样的贤才辅佐治理。我极诚荐贤,陛下无动于衷,这是社稷的不幸。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想到秦穆公时大夫禽息荐举贤士百里奚,而穆公不加采纳,禽息一头撞死在穆公面前,终于使穆公省悟而重用百里奚,结果使秦国很快强盛起来,秦穆公也因此成为霸主的故事。臣对禽息的忠诚很受启发,皇上既然不重视臣的意见,臣也只得像离息那样用自己的生命推荐贤才。他深知桓帝冥顽不灵,又受宦官蒙蔽,国家前途,黎民命运,已无法挽救。活着起不了作用,改变不了局面,这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呢?不如早日断命,或许会引起桓帝悔悟。章送—奏上去以后,杨乔就开始绝食。昏庸的桓帝竟不加过问,到了第七天,杨乔与世长逝。
杨乔以贤闻名于世,深受士大夫景仰称颂。三国时代会稽郡人曾引以为荣,说他“忘身忧国,炳然著显。”明代方孝孺赞扬他人格伟大,“屈以非礼,万锺不从。”称他是“执政三公”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