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林
被梁启超誉为“清代唯一史学大师”的杰出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生当乾嘉时代,“生平眼高一世”,不趋时尚,勤于著述,意存高远,距时贤远而离后人近。早在20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和中国学者胡适、姚名达即分别撰成《章实斋年谱》,何炳松也撰写了一系列研究论文。但在目前文化繁荣、学术昌明的形势下,章学诚研究仍显薄弱。为了将章学诚研究引向深入,10月28日至11月2日,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以第24届学术年会为契机,在章学诚的故乡浙江绍兴市,与当地政府联合召开了“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美国、韩国、日本及国内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专著三部,《光明日报》、中华书局等多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也派代表莅临大会。与会代表对章学诚思想与学术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达成了不少共识,也有颇多新解,兹述其要,以飨读者。
章学诚首先是一位史学家,故其史学思想理所当然最为学者关注,特别是其历史哲学观和“六经皆史”论引起了学者们的强烈共鸣。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六经皆史”论虽非章氏首创,但加以系统论证从而使之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却是章氏对中国史学的独特贡献。仓修良、叶建华提供给大会交流的合著《章学诚评传》对围绕“六经皆史”论展开的研究与争论作了全面检讨与评述,澄清了许多误解与是非。令人鼓舞的是,一些学者撇开“六经皆史”论的是非等常见问题,切入新的视角,创获颇多。如有的学者将“六经皆史”论与史学变革联系起来考察,指出章学诚一方面标举源于《春秋》的“史义”、源于《周易》的“变通”、源于《尚书》的“体圆用神”等,试图以“六经皆史”为武器闯出史学新出路;另一方面却将六经宗旨视为史学轨范而不敢超越,从而使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又如有的学者探讨了章氏“六经皆史”论在经学史上的意义,指出“六经皆史”论的提出对于春秋学走出二千年误区铺平了道路。还有的学者从文献学角度为“六经皆史”论提出了新证。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学者就“六经皆史”论究竟是谁最先提出的这一“老调”重弹出了“新曲”,指出,从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水心别集》所载可知,叶适是最早提出“六经皆史”说的人。从历史哲学高度去认识章学诚的史学思想,也是这次会议的一个新视点,许多学者对此卓有见解,他们认为章学诚史学思想的形成与体系有着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章学诚本着“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文史通义·原学下》)的认识,折中汉宋二家之学,由“通经”而“明道”而“经世”。由史事、史文、史识、史才而致“史义”、“史德”、“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个以明确意识提出并论证了“历史或史料非史学”的命题,区分了“历史”与“史学”、“史料学”与“历史学”、“历史存在”与“历史认识”的概念内涵。学者们指出,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就在于生活在人人皆言考据的乾嘉时代,却能自觉继承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提出文贵明道、学贵“持世而救偏”、“史学所以经世”的主张,由史学而通于经术精微,倡导学术为现实服务。
“方志乃一方全史”、“方志立三书”等方志学理论是章学诚学术思想与成就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代学者以往对此多有论及,特别是《章学诚评传》对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性质、内涵、来源、定义与影响等作了详尽探讨。可喜的是与会学者在这一课题上仍然拓展出了新天地,如有的学者指出章学诚“方志乃一方全史”的论断在方志与一方社会历史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十分契合的关系,同时,其方志分立三书、方志应当辩体立例的见解对于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发意义和文献学资料价值。有的学者独辟蹊径,在章学诚方志学理论有三大来源的定论基础上,论证了章学诚方志理论取法《周礼》,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有的学者又从现代修志实践角度针砭了传统方志编撰的四弊,分析了章学诚针对此四弊而提出的方志编撰学术化、历史化的现实启发意义。还有的学者以《河阴县志》的编修过程论证了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广泛影响。日本学者稻叶一郎则对章学诚自编而视为败作的《永清县志》的编修缘起、体制与内容等作了较为细致的考证,为人们了解《永清县志》的编纂学思想提供了详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章学诚标榜经世致用、与时俱进,却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天理伦常情有独钟,对乾嘉时代初露端倪的妇女个性解放倾向极为不屑,不仅著《妇学》、《妇学篇书后》予以批判,又在《诗话》、《永清县志列女传序例》、《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等文中表明自己的妇女观。近现代学者对此少有论及,本次讨论会有四篇文章探讨了这一课题,新意叠出,如有的学者在批判了章学诚妇女观维护纲常名教的基础上,着重对章氏在妇女专传——列女传编撰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章学诚虽然宣扬妇女要遵守儒家纲常名教,但承认妇女的才学与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恢复汉代《列女传》以取代后世的《烈女传》,而以《贞节传》承续《烈女传》,同时强调突出妇女的主体地位,反对将妇女生平事迹附属于丈夫之下,这些见解显示出章学诚妇女观进步的一面。有的学者对章学诚“德、言、容、动”的妇学内涵和反对妇女进行文学创作、反对男女自由交往的妇女观作了剖析之后,着力探讨了章学诚《妇学篇》产生的时代根源,指出乾嘉时代女性文学的初步兴起,特别是文坛盟主袁枚等人提倡妇女文学,招收女弟子举办闺秀诗会、编辑《随园女弟子诗选》等有违儒家纲常礼教的行为与思想,是激起章学诚撰《妇学篇》的导火索,暴露出章学诚妇女观的落后保守性。也有学者以实证手法考察了《章氏遗书》中所载妇女事迹,肯定了章氏对妇女文献资料搜集、记述等方面的贡献。在对章学诚妇女观一片批判的声浪中,还有学者唱出了反调:“章学诚妇学可鉴”,对章学诚的妇学思想给予了全面肯定。看来,对章学诚妇学思想的研究还有好戏在后。
章学诚又是一位文献学家,除了《章学诚评传》对章学诚“集古之大成的校雠学理论”列专章论述外,许多学者对章学诚的文献学思想作了有益的探讨,充分揭示了章学诚在文献校勘、目录、索引、传记、庋藏等诸多领域的成就。此外,有的学者从现存章学诚挚友汪辉祖的文集中辑得章学诚佚文四篇:《汪氏二节母家传》、《双节堂杂录序》、《汪龙庄七十寿言》、《汪焕曾豫室志铭》。相信定能嘉惠学林。
章学诚的思想与学术是多元的,相应研究也必然是多彩的,除了上述焦点外,与会学者还对章学诚的文学理论、易学思想、治学特点与心态、学术批评、人格风范、社交轨迹、学术影响、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有所论列,如有的学者重新检讨了章学诚与戴震的关系这一聚讼已久的是非,指出章学诚与戴震的分歧更多的来自两人对“道”的不同理解,章维护的是程朱之道,戴维护的是孔孟之道,无所谓对与错,应予“了解之同情”。又如有的学者对章学诚认为举业无益而不能不学、治学尚理而不为人所重、学主专精而不能不为他文的矛盾心态作了剖析,认为这种矛盾心态对章氏学问之路产生了负面影响,当今学者应以为鉴。特别是有的学者以13000余字的篇幅,对章学诚思想在19世纪的影响作了相当深入细致的考察,指出章学诚的思想与学术至少对龚自珍、魏源、李慈铭、谭献、郑观应、康有为、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等人产生过影响,也就是说早在19世纪,这些学者就已开始研究章学诚,并吸取其思想营养。这一研究结果是对章学诚思想被埋没百年、直到20世纪初才为人所重这一定论的有力修正,充分彰显出“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对章学诚研究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