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经亨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杰禅,晚年号颐渊,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1903年赴日留学攻读数理。1907年任浙江两级师范教务长。1912年,两级师范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校长,后又担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1922年经亨颐又在家乡创办并立持私立春晖中学。1923年兼任宁波浙江四中校长。1925年离开浙江,投身革命。此后,经亨颐曾任国民政府常任委员,并代理中山大学校长。他在教育实践中,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在课程设置、训练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五四运动以后,他一直以北大为榜样,在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四中等校进行改革,其中他主持的浙江一师和春晖中学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教育民主和管理有方而著称。
冰心题写书名的经亨颐纪念专辑《一代师表》
经亨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
经亨颐重视人格教育,注意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针对束缚个性、人性、摧残人格的封建旧教育,而要求教育上的民主和自由,反对军阀对进步师生的压制和迫害。这一教育思想和我国古代圣贤先哲的重视人格修养的思想多相吻合。所以,经亨颐期望以此发扬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以达到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之目的。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提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应以陶冶人格为主旨。他说:"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通过校务会议,以"勤慎诚恕"四字为校训。要求学生做到:对待学习、生活要勤劳、勤奋、节俭;说话做事要慎思、慎言、慎行;对人对事对国家要诚实、忠诚;与人相处要宽容诚信、严已恕人。他极力反对固守封建旧道德,提倡迎合新道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适应生活,也不会被社会淘汰。因此他说:"人格是做人的格式,思想要走在时代前;他认为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点:
(一)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反对重文轻武、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强烈抨击读死书、死读书的风气。经亨颐对体育、音乐、图画、手工各科特别重视,认为通过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意志水平,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长期以来,封建教育一直不以这些科目为重,因此当时的师范学校没有这些科目,经亨颐任浙江一师校长时"于民元秋开办一班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三年毕业。计毕业者二十四名,未毕业者五名。就此解决了当时中学、师范之艺术科师资问题"。姜丹书所著的《我所知道的经亨颐》描述了他关于学生要全面发展的要求:对课程,主张全面发展,自文学、艺术、科学教育以及体育,无不注重。文艺、科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故每学期或每学年所开之成绩展览会、运动会及音乐演奏会,皆倾动一时。"可见经亨颐全面发展思想的效果和影响之大。
(二)在训练方法上,反对强制和纪律的束缚,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实施"自动、自由、自治、自律",即要使学生有"自发之活动、自由之服从、自治之能力、自律之行为"。他特别反对封建式的对学生的硬性约束,认为那是一种伤害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发展。他认为只有自律才称得上真正的自觉,而那种靠管制手段得来?quot;自觉"是不稳定的,所以他要求在学校成 立学生自治机构,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一主张与现在我们实施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针如 出一辙。难能可贵的是,经亨颐不仅要求学生有健全的人格,他自己也力求在当时昏暗的政府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不依附于官府,也不为官府所左右。他公开宣称:"教育会非官厅之佐治机关,会长非隶属于官厅之佐治员,故官厅不能以命令行政教育会,亦不能用命令行文教育会长。"表现了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
二、 主张思想、行动"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要顺应历史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行动上也要赶上时代步伐,推动时代前进。经亨颐的这一思想主张在行动上有充分地表现。五四运动期内,他高举新文化的旗帜,始终以战斗的姿态站在斗争的前列,以北京大学之旗帜是瞻,以正义行之。如:反抗"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反对袁世凯帝制,以及五四运动诸大事。在这些运动中不仅以身作则,而且号召学生以国事为已任,除旧布新。与此同时,为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经亨颐在浙江一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
(一)倡导文学革命,改革国文课程,使用白话文。1919年10月,他决定一师和附小的国文教学一律改用白话,同时采用注音字母,为普及白话文扫清道路。学校的国文教材,大多从《新青年 》、《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上选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白话文章,同时为弘扬中 国文化,也选用部分优秀古典作品。这种做法吸收了时代精华,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改革精 神尤其值得当代教师学习。
(二)改革管理体制,实施民主治校。五四运动的精髓是民主和科学。经亨颐先生又一次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他要求民主治校:
(1)在一师设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议事机构,讨论校内重大事
务;
(2)评议会由校长担任议长,评议员按一定比例从教职员和学生中民主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三分之二,连选可以连任,但只能连任两届。
(3)把学校事务分为学校行政和学生自治两部分,规定学生自治制度由学生自行决定,学校不得干涉学生的决议自由。
(三)改革学年制,试行学科制,分设选修科和必修科。学生除完成必读科目外,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择其他科目学习。在宁波的浙江四中,他规定初中各科均为必修课,分科高中主要是选修课,而公共高中主要是必修课,酌设选修课。这一改革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学生的热烈拥护。
(四)实行职员专任制,调整教师队伍。那时的教师往往同时兼任几个学校的课,只对所教的课程负责,对整个学校不负责。专任教员制消除了这一弊端。他于1919年秋聘任了16位专任教员。其中有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加上原已在校的夏丐尊共四人,被誉为"四大金刚",是提倡新文学、改革国文教学的主要骨干。
经亨颐先生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的目标以及他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他生命的两大轨迹,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经亨颐怀着强烈的爱国精神,选择了教育救国的改良道路,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