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李光 > 报道传记
上虞宋代贤相李光

夏弘宁

  在中国的最南端,素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岛,秦代称为“南海郡外境”,汉代开拓疆土,设立朱崖、儋耳两郡。因地处南陲,土地荒僻,历代封建皇朝视之为极境异域,把它作为远谪“罪臣”的流放场所。唐代丞相李德裕被贬时有诗云:“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渡鬼门关。”

  据史料记载,历代有许多忠臣、贤相、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先后被贬流放充军至海南,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在流放期间,为海南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后人借之哀之,为纪念这些忠良贤相,至明代,海南的老百姓在海口修建了一座“五公祠”,这“五公”指唐、宋时被贬的五位忠贤义士,即唐代丞相卫国公李德裕、北宋宰相忠定公李網、南宋宰相忠简公赵鼎、枢密院编修忠简公胡铨和参政庄简公李光。

  五公祠是海南的一个闻名遐尔的旅游景点。到海南旅游的人,总不免一览五公祠,瞻仰五公伟岸之古风,以盼身熏忠刚之气。尤其是军政人士、文人墨客更有此意。

  自海口市中心,沿两旁椰林成荫的海府大道,朝东南方向直去约五公里,在海口和府城交界处,红墙和藤花环绕的一片高大的翠绿古木拥抱中的一幢上等木料精心构成的红楼一“海南第一楼”,便是五公祠。

  李光1077—1159,字泰发,宋代上虞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初任开化、常熟县令,后擢升右司谏。高宗即位1127,任宣州知府,采取缮城池、聚兵粮、结义社等一系列保境安民措施,深受百姓拥戴。南宋绍兴初年,擢任吏部尚书。绍兴八年1138,反对秦桧向金兵议和。当时,李光在高宗面前当场指斥秦桧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尺。”于是遭秦桧嫉恨,李光自请离开朝廷,出任绍兴知府。绍兴十一年冬,中丞万俟卨诬李光阴怀怨望,乃贬滕州,后转移至海南琼州贬居十一年。秦桧死后,复任左朝奉大夫,于回朝途中至江州今江西而卒,终年八十二岁。《宋史》记载他贬谪期间,“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雄健。”还写诗词四百余首。《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他的诗“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多托兴深长”,不独清绝可爱,书法亦好。谪琼期间,题扁额,楹联,遗有不少笔迹。著有《庄简集》18卷及《读易评说》。
  “五公祠”中,分别塑有五位贤相的塑像。明代学者、诗人王桐乡写有《海外五逐客》诗一组,其中《李参政光》一诗:

五十三家祸未消,何人海外得逍遥。
皇天后土犹堪倚,明月消风不费邀。
但看琼岛一身在,莫愁图书万卷烧。
千古牧羊亭下士,好还天道不曾饶。

  这首诗通过对李光惨遭奸臣秦桧迫害的历史事实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李光的同情,对奸贼的愤懑,以对照烘托的手法,忠奸形象鲜明,使读者更增进了对忠臣李光的敬仰。如今,“五公祠”已成为海南重要的游游景点,我去海南旅游时也到过“五公祠”,分别瞻仰了五位忠贤的塑像,当导游介绍李光是浙江上虞人时,在遥远的天涯海角,知悉上虞曾出这位爱国爱民的贤相,浓浓的乡情感,油然而生,更增添了我对这位宋代贤相崇敬之情

五 公 祠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