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章学诚 > 报道传记
章学诚在绍兴的最后岁月

 ⊙萧阳

 

  清嘉庆三年(1798),章学诚在浙江巡抚谢启昆幕中度过了他的60岁生日以后,自感身体日益衰落,已步入垂老之年。两年前,与他志同道合、情同手足的挚友,著名宋史专家邵晋涵的突然去世,使章学诚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而社会上那些卑鄙小人所制造的“章学诚盗卖毕沅《史考》”的流言,更使他悲愤难抑,他终于下决心结束寄人篱下的生活,回到会稽原籍,卜居城内塔山下,开始了他生命历程中的最后一段岁月。

  就在章学诚回老家定居这一年,即嘉庆四年(1799),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让他兴奋不已,一是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亲政;二是执掌国政20余年的中国第一大贪官和珅下台并赐死。“华发盈颠,两耳重听”的章学诚奋笔疾书,接连给当时的内阁首辅王杰等人上了6篇政论文章,即《上执政论时务书》、《上韩城相公书》(王杰为韩城人)、《再上韩城相公书》、《三上韩城相公书》、《上尹楚珍阁学书》、《与曹定轩侍御论贡举书》,猛烈抨击了当时的腐败政治,提出了“以吏治为急”的政治改革主张,同时申明“惟以文墨度穷,岂别有希冀?可为世用,自可谅无干进之嫌”,表现了一位学者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前途的社会责任感和坦荡胸怀。次年(1800年),章学诚心力交瘁,贫病交加,乃至双目失明,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不息,著述不止。许多非常重要的文章,如《文史通义》中的《浙东学术》即成于是年。为好友邵晋涵写的传记《邵与桐别传》亦于是时授其子写毕。他在邵传中自云:“今目废不能书,疾病日侵,恐不久居斯世。苟终无一言,不特负死友于九泉,亦且无以报锡庚(即朱少伯)之责。日授大略,俾儿子贻选书之。”与章学诚相交达32年之久的清一代名幕汪辉祖(龙庄)在《病榻梦痕余录》中也说,是年春,学诚“病瞽,犹事论著,倩写官录草。”嘉庆六年(1801)夏天,章学诚抱病为汪辉祖作《豫室志》,中有数字觉得不妥,乃邮筒往返,商榷再三,稿甫定而疾作,遂成绝笔。是年十一月,一代史学大师、中国方志学的泰斗章学诚在绍兴与世长辞,终年64岁。遂与妻妾俞氏、曾氏合葬于山阴芳坞(今绍兴县漓渚镇芳坞村,其墓冢用块石垒砌,有石砌围栏、望柱、墓道等,毁于20世纪60年代),临终前数月,将所著文稿委托萧山友人王宗炎核定。
古往今来,文人靠自我奋斗成才者不乏其人,但像章学诚那样先天严重不足,后天毕生坎坷,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却又矢志不渝地为建立自己的学说而奋斗不息,终于成为卓然大家的人却并不多见,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逆境成才的典范。颠沛流离的经历使他对当时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民间疾苦有了极为真切的感受和观察,正如他自己所说:“以贫贱之故,周流南北,于民生吏治,闻见颇真。”对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他那倡言变革和进化的社会发展史观,那再三力主的以整治吏治和反腐倡廉为主的政治改革方案,以及“时会使然”、“学于众人,斯为圣人”的人才论,于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