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胡愈之 > 报道传记
《鲁迅全集》出版的主持者胡愈之

《鲁迅全集》出版的主持者胡愈之

蔡德亿


  胡愈之同鲁迅原是师生关系,1911年胡愈之以第一名成绩考入绍兴府中学堂实科二年级,时鲁迅任该校学监。胡愈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之后,推动世界语运动并翻译外国文艺作品,都得到过鲁迅的支持。1932年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邀约胡愈之参加,两人均被选为执行委员。
  1936年8月,胡愈之从香港返回上海,因忙于救国会活动,少去探望鲁迅。10月19日清早,胡愈之在家里接到冯雪峰电话,才知道鲁迅因患严重肺病,突然去世。这消息对了解并尊敬鲁迅最深切的胡愈之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他一时惊呆了,不知所措。当时冯雪峰是中共上海地下办事处副主任,他从延安得到指示,鲁迅的丧事由救国会出面来办。冯雪峰让胡愈之同救国会联系并负责组织。胡同救国会一些领导商量决定:鲁迅的丧仪由上海救国会联合会名义去办。丧仪办得十分隆重,先在万国殡仪馆举行瞻仰鲁迅遗容,鲁迅的遗体停放在花丛之中,遗体上覆盖沈钩儒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的锦旗。3天时间瞻仰的群众达数十万,22日下午2时起灵、送葬,送丧队伍达6000余人,群众唱挽歌、呼口号,实际上是抗日的示威大游行。
  鲁迅逝世后,胡愈之就同宋庆龄、蔡元培等人一起成立了鲁迅纪念委员会,准备出版《鲁迅全集》。上海失陷之后,“孤岛”的局势很紧张,日本军队随时都可能占领租界。鲁迅的大量文章,经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辛勤搜集和初步整理,都留在上海,要是万一失散,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要转到国统区也不行,鲁迅的文章是国民党最忌恨的。许广平找纪念委员会商量,当时蔡元培、宋庆龄都已转移到香港,胡愈之是纪念会留沪的主要人员之一。 胡愈之根据出版《西行漫记》的经验,认为运用群众的力量,《鲁迅全集》可以出版,委员会的成员都认为出版是保存鲁迅这份宝贵遗产的最好办法,当时上海出版力量很强,出版的条件是具备的。这样,胡愈之主持的复社又成了《鲁迅全集》的出版社。
  《鲁迅全集》的具体编辑工作,主要由巴人(王任叔)、许广平等人承担,胡愈之主要解决书的出版问题。这套全集将包括鲁迅600万字的作品,它比《西行漫记》多20多倍,出版它需要很大一笔印刷费。按印刷成本平装每套需要20元(银圆),可是当时一般群众能付20元买书是极个别的。为了多销,胡愈之决定平装的卖8元,精装的配以木制书箱,外刻“鲁迅全集,蔡元培题”字样,售价100元,精装本实际成本30元,这样卖出精装本一部分,就可以以盈补亏,使全集出版不致赔钱。
  于是胡愈之为此忙于推销,平装本在当地搞预约,预收书款。精装本因在上海销数有限,1938年3月胡愈之带着书箱样品去香港,找到了蔡元培、宋庆龄,他们积极支持,蔡元培不但题字,还写了序言,发表了《鲁迅纪念委员会主席蔡元培、副主席宋庆龄为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的通函》和《鲁迅全集募集纪念本定户启事》,印好预约券在香港出售,胡愈之第一个找到了孙科(当时为国民党左派),孙当场认购了10部,在香港销售很有成效。接着去了广州,5月到了武汉,周恩来正在武汉,对《鲁迅全集》出版极为关心,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预订了许多部,后送延安。救国会主席沈钧儒专门为出售《鲁迅全集》举行茶话会,邀请比较开明的国民党人士参加,第一个来签到的是邵力子,当时邵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他当场拿出1000元钱订购了10部。在邵力子的带动下,到会人士纷纷认购,在武汉筹得资金数万元,解决了很大问题。
  1938年上半年,《鲁迅全集》各卷的编辑、出版工作紧张进行,由许广平、王任叔主持,数十名学者、文人和百余名印刷工人,怀着对鲁迅的敬仰之情,日夜挥毫、排校,整个工作严肃认真,进展迅速。
  由于抗日工作需要,胡愈之没等到《鲁迅全集》出版已调离上海。到1938年6月15日《鲁迅全集》普及本已出版,精装本8月1日出版,内容包括鲁迅的全部著述和译作,共600万字,20厚册的巨著在当时险恶环境中,从编辑到校对出书,只用了短短4个月时间,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
  胡愈之为完成祖国文字瑰宝的保存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自己也感到做了一项抗日救亡的重要工作,而且表达了他纪念“最勇敢的师长——鲁迅”的一片深情。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