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淮安位于江苏省的北部,走进那里你会发现仅在淮安城区的地图上就有三个叫骆村的地方,当地人说这都是骆姓后人聚居的地方。那么这些骆氏后人是何时来到这里,骆姓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 仔细翻阅一些姓氏典籍你会发现,骆姓也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姓氏,据《元和姓纂》记载,"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以王父字为氏,望出内黄,会稽"。意思是说,骆姓的祖先是齐国的公子骆。春秋时的齐国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被周公封的诸侯国,齐国开国君主,便是上古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姜子牙,当时建都营丘。在齐太公的后人中出现了一个"公子骆"。公子骆的后辈就以骆字为姓。 随着时代的变迁,骆氏的子孙逐渐播迁到了南北各地,仅居住在淮安的骆氏后人,就自然形成了3个骆姓聚居村。 江苏省淮安市文史副研究员骆士清:据我们长辈讲,我们的老祖宗世代居住在江南,就是现在的苏州昌门,(当时)我们的老祖宗在朝廷中做大官,为人比较正派,后来他看不惯朝廷中的一些贪官,就和这些贪官结下了私怨,这些贪官权势非常大,后来联合起来污陷他,他为了避免家人受到牵连,他一人留在了当地,把其他家人偷偷迁到我们此地。 除了起源于山东的骆氏,在中国还有另外两支骆氏。 据《史记》记载,江、浙一带的骆氏,大多是春秋时代越王句践的后裔,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4000多年前曾经兴盛一时的夏朝的少康。由此推溯,那么南方的骆姓人家应该多是大家所熟悉的夏禹的后代。骆氏的第三个来源是一些少数民族改姓而来,这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过上了定居生活,后来生活习惯逐渐汉化,有的就改为骆姓了。 江苏省淮安市文史副研究员骆士清:由此看来,中国的骆氏由三支源系组成,一支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的骆氏,是越王句践之后,追溯起来也就是夏禹的后代,另一支骆姓源自春秋时的齐国,是齐太公之后,"公子骆"的后人,由此追溯也就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再有一支就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了。 从时间长短来看,前两只支系要长一些,而后一支则历史相对较短,大约发生于距今天1000多年前。 江苏省淮安市文史学者金志庚:在我国春秋时期,吴王句践他们的子孙也姓骆,吴王句践的祖宗是大禹,这样看来骆姓也是大禹的后裔,在我国古代还有个少数民族叫骆国,它的国人也姓骆。 不管是出自山东,源自江南,还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骆氏后人的播迁范围越来越大,逐渐有人迁居到广东福建一带,再后来,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又逐渐渡海迁居到了台湾。 淮安市文史学者金志庚:广东附近一带的骆氏家族,大约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就有一部分迁徙到台湾,最初在台湾的苗栗,后来到了台北、台南、新竹这些地方,现在整个骆氏家族在台湾的姓氏当中排名99位,分布很广。 骆氏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是初唐时义乌人(即今天浙江省义乌县人),据说他很小就会做诗,七岁时便吟出了有名的诗句:"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长大后文采名扬天下,他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所做的《讨武檄文》千古传诵。据说当年就连武则天读到这篇文章时,也曾感叹自己失去了一个好的人才。 如今生活在淮安这座古城中的骆氏后人已达万人之多,自从祖辈迁移到这里开始,他们便世世代代的在这里繁衍生息,大多数骆氏人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600多年。淮安的骆村走出去的骆氏后人,有的到了台湾,有的到了海外,但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记住根在骆村。 提示: 骆氏有三支起源 其中最早的一支可追溯到炎帝神农氏 骆姓的历史名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 南北朝时勇冠三军的名将骆文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