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杜静静 通讯员 柯妮赛
本报讯 昨天,远在美国加州的陈女士,想查询《古虞陈氏宗谱》。通过上虞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平台,她找到了这本古籍的电子版,仿佛瞬间穿越数百年与历史展开了一场对话。
今年6月上线的上虞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平台,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同时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目前,累计建成15个数字资源库。”上虞区图书馆馆长宋星亮告诉记者,一方面,引入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库、凡闻资讯等7个专业数字资源库;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本土文化,依托150余万册馆藏文献,历时4年完成对78883页古籍、550GB容量地方文献的高清扫描与数字化处理,自主创建包含上虞家谱、方志等8个特色数字资源库。
古籍数字化、公共化,让市民也能亲近古籍,通过古籍与先贤对话,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解决了存藏和使用之间的矛盾。“以前查个古籍或家谱,读者需要提出申请,审批后还需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阅。”上虞区图书馆采编室主任孟玲娜告诉记者,现在读者随时可查阅高清影像。“1个多月来,古籍数字化平台访问量突破5万人次,实现文献资源从物理馆藏向云端共享的跨越。”宋星亮说,平台实现古籍原貌的高精度还原与数字化存档,显著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与可及性。
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作为一家县(区)级基层图书馆,上虞区图书馆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时代慧“联”服务的探索和研究。今年4月,上虞区图书馆上线“智慧荐书—书瞳服务系统”。“一个人的阅读终究受到时空所限,AI荐书正快速帮助读者与优质书籍之间消除屏障。”宋星亮说,该系统基于用户行为偏好、阅读历史、图书特征等多维度数据分析,构建个性化图书推荐模型,推动公共阅读服务从“被动供给”向“精准推送”转型,还能为每位读者“画像”。目前,上虞区图书馆已在谋划AI荐书2.0版。
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