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何云 > 成就作品
何云生平

    原名朱士翘,笔名何文、王再然、露蒂。浙江上虞永和人。出身破落书香家庭。

    1919年,考入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教育。1923年,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上虞横塘庙诒福小学任教期间,受共产党员叶天底影响,开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1926年,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成立,任第七区党部第二分部委员。1927年7月,被《上虞声》三日报聘为《杂缀》栏目编辑,利用教学之余,撰写了《告乡长辈》、《农歌》等檄文,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唤起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929年5月,国民党上虞县党部正式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1930年春,入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作旁听生。8月,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经济学,不久因家贫无力资助,转入公费的铁道传习所就读。“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上海反帝大同盟领导人之一。曾任抗日武装自卫会秘书,国民御侮自救会宣传部长等职,协助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反帝联盟工作,参加编辑中文版《中国论坛》杂志。  1933年6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逮捕,判刑投入南京陆军监狱。何云在狱中坚持斗争,并自学德文和世界语。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出狱后任南京《金陵日报》编辑。1938年后初调至汉口,参与《新华日报》筹备工作,并任国际版编辑,系中共新华日报社党支部委员。1938年11月,被派往晋东南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任社长、总编辑,兼任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中国青年动态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主任,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创刊出版。后又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的东线、西线、南线、北线等版,坚持在敌后反“扫荡”战争中出版发行。《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战火中蓬勃发展,报纸日发行量高达3万多份,报社的记者、编辑(包括印刷厂)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700多人,报纸也由原来的隔日刊改为日刊,还建立了强大通讯网,选派许多优秀采编人员到各地开展建报工作。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报社建立了新华书店和4个印刷厂,自制油墨,自造纸张。除印刷报纸外,还印刷党内刊物,北方局的《党的生活》、八路军的《前线》和《中国人》周刊、《抗战生活》、《敌伪动态》、《华北文艺》等数十种杂志的出版和发行工作,都由报社完成。报社还印刷发行了45万余册社会科学方面的读物和马恩列斯经典著作及学校用书,50余万份传单与布告,为敌后广大军民提供了精神食粮,为发展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受到中共北方局和朱德总司令的嘉奖。

    1942年5月28日,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大羊角附近被日本侵略军包围,因与部队失去联系,3次突围未成,在战斗中牺牲。噩耗传来,北方局领导、八路军一二九师首长十分震惊和悲痛,刘伯承师长沉痛地说:“实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杨尚昆、博古、王若飞、胡乔木、陶铸等参加华北、延安等地举行的追悼大会,并撰写纪念文章,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