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特色
当前位置:首页 > 馆藏特色 > 上虞姓氏 > 姓氏溯源
倪Ní

姓氏:倪
祖宗:倪宽
分类: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由郳氏改为倪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省滕州境),建立了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为避仇,改为兒姓,再后又以原姓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的后裔。
       2、出自春秋时邾国后人郳黎来之后,避仇改为倪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邾国有郳黎来之后,别族为倪姓。
      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后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姓。
   ② 清满洲八旗人有倪姓,世居宁古塔。
   ③ 今满、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倪姓。
   得姓始祖:倪宽。千乘郡(相当今山东省高青县一带)人,西汉大臣,水利家。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在任期间,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人民拥护。宽乃颛顼后裔。周武王时,封颛顼后裔于邾,传到夷父颜时,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一说肥)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因郳为邾之附庸,所以又称小邾国。其曾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荣耀一时。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后由于避仇,去掉“阝”旁成兒姓,后又加“亻”旁成倪姓。因郳国始封于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后裔倪宽见诸史册,名声显赫,故后世倪姓尊倪宽为倪姓的得姓始祖。
郡 望:

   据《姓氏考略》记载:即郳氏,兒氏,避仇改为倪。望出千乘。
   千乘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千乘,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辖境在今山东省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堂 号:
 倪姓的堂号主要有:“教化堂”、“千乘堂”、“经锄堂”等。
迁徙分布:
  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州和枣庄两地,俱有叫做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 姓的最初发源地。郳国被楚灭国后,逐渐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后繁衍昌盛,逐渐成为倪姓千乘郡望。战国时,有宋国人郳说,说明此期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两汉时,见诸史册之倪(郳)姓渐多,除郳宽外多为史书散见之人物,如皇妃郳姁、兵家郳良、扬州刺史郳谚、九真太守郳式、羌主郳库、临淮(今属安徽省)人郳长卿、齐国临淄人郳萌等。可见此际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境内,并有入安徽北部一带者。至稍后的南朝,有江阴太守倪启、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倪曙,说明在汉魏之际,郳姓已改成倪姓,并说明此际因社会动荡已有倪姓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倪姓于史书鲜见。隋唐之际,倪姓在北方的分布渐广,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动的身影。唐末时,由于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姓大批迁往江南。两宋时,倪姓入载史册之人甚多,从其籍贯来分析,说明此期倪姓已分布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由于元世祖大肆围剿南宋之残留势力,江南之江、浙、闽一带,烽火四起,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倪姓渐分衍于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元末,百姓再次遭受劫难,兵火过处,玉石俱焚,华东、中原、中南之地人口锐减。明初,明政府为恢复当地经济,从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等地。倪姓迁台,时在清代,有倪姓从福建渡海而去。此期亦有倪姓人由山东闯关东去东北三省者。如今,倪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约占全国汉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倪姓上虞名人:
倪元琪:字赋汝,号三兰,明代上虞小越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于乡,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初任安徽祁门县县令,因善理政务,调任安徽歙县县令。当时,魏党擅政,告密蜂起 ,民怨载道,元琪依法治理,贪官归狱,无赖伏诛。因治行高等,升任御史。后为苏松提学,在任3年,大兴学社,苏松地方人才尽出,甲于天下。然后江苏太仓人陆文声,因入学社不许而告发元琪暗树党派,元琪蒙冤降为光禄寺录事。元琪虽贬官,但心痛时事,仍上疏归切执政,语甚激扬。后归故乡,病卒。
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进士出身,历官至户、礼部尚书。谥文正。秦祖永《桐阴论画》中说:"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康有为曾评:"明人无不能行书,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传世作品有《舞鹤赋卷》、《行书诗轴》、《金山诗轴》等。著有《倪文贞集》。
倪会鼎:字子新,明代上虞小越倪梁人。倪元璐之子。一生两次辞官,潜心著述。著有《治格会通》270余卷,内容极为丰富,自天官、历律、礼乐、农桑、选举、征辟、赏罚、号令、赋役、屯田、封疆、关隘、鱼盐、矿冶等,莫不叙其源流,辩其得失,20年乃成。又著《明儒源流录》20卷,《古今疆域合志》、《越水詹言》若干卷。其诗、词、古文等又别为一集。终年97岁。
倪爱史:女,曾用名陈菊英、朱彩贞、陈洁行,上虞横路人(该地已建四明湖)。1941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交通员、五夫烟厂党支部书记、余上县中和区委组织干事、马渚区委组织委员、民运队长、梁湖区委书记等职。抗战胜利后,随部队北撤到山东、任华东野战军一纵三旅政治部民运干事、后方政治处民运干事、担架队指导员、三野妇女干校中队指导员。转战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 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战役,多次立功受奖。建国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上虞城关区委副书记。1950年,调任华东局机关党委组织干事、南京市委直属机关党委纪律检查员、干部科干事、南京市政府交通处人事科长等职。1953年后调到上海,历任中科院上海分院组织科长、党总支副书记,上海财经学院组织科长、组织部长、纪律检查员。1959年,为加强基层教育力量调到杨浦区工作,任区教育局副局长,并先后担任内江中学、鞍山中学、建设中学、树人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文革”后期,任杨浦区结核病防治所党支部书记,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任等职。粉碎“四人帮”后,重返上海财经学院,任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长。1994年去世,享年73岁。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