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特色数据库 > 上虞名人 > 竺可桢 > 报道传记
竺可桢—中国气象事业的先驱

    竺可桢字藕舫,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县东关镇(现属上虞县)一户小米商家庭。读完中小学后,他上了唐山路矿学堂的土木工程专科,1910年考取公费留美读大学,1913年农学院毕业,为继续学习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进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当研究生。1915年获硕士学位,1918年获博士学位。竺可桢先生在当研究生期间就发表了多篇有关气象的文章,1916年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1918年发表了《台风中心的若干新事实》指出“台风中心,温度都突增高,湿度则剧烈减低,故必有缓和之下沉气流存在,雨云之消散与风速之衰减即系于此。”在《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这篇博士论文中,他提出以风速作为量度台风及其强度的单位,并一直沿用至今。

  1918年竺可桢先生回国在武昌高师(武汉大学前身)、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执教地理和气象专业10年,并编著了《地学通论》和《气象学》两本讲义。1921年春起,在东南大学校园设立了气象测候所(相当现在的观测站),供学生实习观测。竺先生利用这些纪录按季写成气候报告,给以后的这类工作起了示范作用。经过多年教学,培养出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地理、气象人才数十人。

  1928年,竺可桢先生主持创建气象研究所并任所长。他把所址定在南京北极阁,并在一年后正式开展工作。竺可桢处处为人师表,每天总是第一个在黎明时分到达台上。除地面观测外,还先后建立了高空气象观测(包括气球测风、探空和飞机探测)、物候观测、日射观测、空中电气观测和微尘观测。1930年元旦起,开始分析绘制东亚天气图,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他还组织了气象广播,通过上海、福州、青岛等海岸电台为海运和渔民发布台风消息和警报。他在这10年中发表的重要研究论著有20多篇,包括《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候概论》等。

竺可桢创办的南京气象台

  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先生在建设研究所的同时,筹建了西安、武汉等9个直属测候所,接管和协助有关单位建成19个测候所,其中包括拉萨、泰山和峨眉山测候所;举办了4期气象训练班;组织各有关单位合作制定了一套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所10年,无论在业务范围、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学术技术水平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都超过了当时外国人所办的徐家汇观象台,成了我国气象研究的中心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是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基地和摇篮。

  竺可桢先生到浙江大学任校长后,仍兼任所长约10年。这期间他协同各方促成建立政府系统的气象局,统筹管理民用气象业务;在浙江大学开始培养包括气象专业在内的研究生。

  竺可桢先生是中国气象学会发起人之一,在第二届至第四届年会上当选为副会长;自1929年第五届年会起,直到1962年被选为会长或理事长。
  
   从1949年10月开始,竺可桢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积极支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军委气象局(国家气象局前身)密切合作组成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积极建议和支持多方合作发展农业气象的研究和业务。从1950年到1973年,他坚持了长达24年的北京物候观测研究,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与宛敏渭合作写出了通俗专业读物《物候学》(1973)一书。他发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4),以太阳辐射能与粮食作物产量的关系为重点,结合我国气候特点,探讨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力。1972年发表总结了他50多年来研究气候变迁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指出了我国数千年间温度升降、冷暖波动的特点和规律,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深受国内外学者的推祟。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竺可桢先生还热心倡导科学普及工作,在他的提议下,政协共同纲领第43条有了“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的内容。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有责任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掌握料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他写过卫生、航空、阴阳历换算、沙漠治理等许多方面的通俗文章,在他一生的数百篇著作中,科普文章占有相当比重。他出国访问或野外考察回来,经常写些游记、观感一类短文,以普及地理知识,介绍祖国山河。

学生们在竺可桢先生塑像前

  从竺可桢先生的日记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气象科学热爱终生。他的日记开头总是先记气象情况,包括用随身带的温度表所测的温度,自己观测的阴晴等天气状况,有时还记下所测风向风速和气压值及物候现象。在临终前一天,即1974年2月6日,颤抖的手使日记字迹难以辨认,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记下了该晨的温度等情况。

  竺可桢先生为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60年。他学识渊博,勤奋过人,一心为国,取得了彪炳千秋的业绩。他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领域,在科研、科普、教育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而尤以气候学上的成就最为著名,他是中国气象科学界公认的主要奠基人和先驱。

联系我们
  • 地址:绍兴市上虞区市民中心一路2号
  • 电话:0575-82213864
  • 邮箱:shangyutsg@126.com
  • 公交:223路、229路、227路、226路、222路、228路、230路
相关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