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非凡勇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南北地域跨度大、时间积累长、内容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6月,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年6月,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3月18日起,由浙江省图书馆和上虞区图书馆联合举办的走读运河文化系列展览正式开始巡展。本次巡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解说,从历史文化,时事变迁,人文风貌等多个角度,分四大部分内容,对运河文化做出了深层次的介绍和解读,帮助大家一起领略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展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于此同时,展览还将在百官分馆,曹娥分馆,小越分馆,崧厦分馆,丰惠分馆,章镇分馆,道墟分馆,长塘分馆,梁湖分馆这9个分馆内陆续展出,有兴趣的市民朋友们可以前往参观了解。
中国运河文化是运河区域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走近运河,游览沿线城镇,观赏风景名胜,我们不难发现:运河里不仅流淌着载舟行运之水,而且充溢着历久弥新的文化。
温“古”而知新,借鉴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思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加强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发掘,才能赋能大运河文化历久弥新。大河汤汤,文化绵延。这条延续了千年的文化的河流,将在现代学者的研究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